In The Mountains

在清明之前跑到山里玩了一趟,不是什么著名的地方,毕竟闷得久了,出去散散心也好。

许多地方都在趁疫情之后的开放搞旅游经济,所以随便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景区”,修一点步道就可以圈起来收费了,多好。这里是一个正在修建的旅游景区,所以我到的时候还是不收费的,就景色来说,收费就有点过分了,倒不如把农家乐搞好反倒可以赚一笔——到这里时已经饥肠辘辘,发现旁边只有一家饭店+民宿,看起来就很高档的样子,根本不会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说道民宿就发现,这个东西在国内已经完全变味。民宿我最早看到是来自日本,台湾其后也学着经营,国内在2010年前后也引入了这个东西,但是几年下来已经完全跑偏其原本涵义。国内的多数民宿不再是普通人家用自家房屋整修装潢后来接待客人的平民客栈,而是由酒店运营方经营的高大上精品酒店,既不平民也不亲民,住进去也完全体会不到普通民宿应有的那种“如住亲戚家的感觉”,完全的挂羊头卖狗肉,动辄一晚几千元,就差搞成宫殿了。也许是因为国人在平时很难被人尊重(本来就是相互的,你尊重过除领导和亲戚之外的什么人吗),所以想在休假的日子可以享受下“尊贵客人”的身份吧(我觉得海底捞也是同一个道理,很多人这么喜欢去,就是因为被尊重被服务,当然,我很讨厌去,因为太假太做作太过)。

扯远了,再扯回来。

这里的景色平平,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地方,散步的话还是很舒服的,顺便趁这个时机可以挖点竹笋——有游客真的在这里挖……这么个新鲜的山货,带回去烧个肉什么的一定很好吃。走在竹林感受洒下的阳光的感觉很好,竹影扫阶与啾啾鸟鸣,挺世外的。如果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想答案一定有很多种,但体会这种避世的感觉一定也是其中之一。

Early Spring

三月初春的感觉该如何用画面表现呢?冬日的萧瑟枯黄此时还未完全褪去,树上新绿的嫩芽虽然生机勃勃,但又不如夏日里的郁郁葱葱来得显眼,大地此时也只是斑斑点点的被绿意点缀而已。一日去乡间便偶遇了这样一个场景,顿觉为完美表现这种氛围的经典构图——近景有嫩绿的枫杨与未长草的坡地,中景浅浅的蜿蜒溪流波光粼粼,几处刚盛开油菜花地散落在远景的草地上——成就了一幅完美表现初春感觉的画面。

Flowers

春天,当然是花最多的时候,而且今年的各种花期又集中在一起,所以其实并没有机会拍很多,下面都是一些散碎的东西,基本都是在拍摄樱花的时候偶遇这些就随手拍了下。我一般都是带着创作目的去拍摄,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但是为了它们因而分散了注意力或者浪费了时间会觉得可惜,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拍一两张就立刻闪人,也顾不上构图、光线以及创意了,权当做纪念吧。

梨花,传说可以压海棠的,确实比海棠清新淡雅。

郁金香以前每年都拍,今年都完全没有注意它,当时它的花期和樱花完美重合,所以必须被舍弃了。

其实我打算把视角再抬高一点,但是前方有指示牌立在花丛中,两边都是自拍的~嗯,美女/大妈们,不入眼,弃!

林间的洋水仙,园艺技术再高一点就会利用它们创造出一个唯美的画境。但是很可惜,我们这里的水平仅限于——种植。

喷雪花,有小女孩到这里对着妈妈说:“妈妈,这些花好像雪花啊”。哎,你不错哦(周董音),就差一个字了。

染井吉野,平庸一年,绚烂一周,足矣。我喜欢给画面留空,一来留出了想象空间,二来可以让设计师在其上添加需要的文字,但,绝对不是什么“春分、春天”之类的浅薄字眼,须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