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 Fades

这一组和前一次对着正东方不同,它们是对着南边的方向,本来这边是没有色彩的,谁知道几分钟后这里也开始喷薄而出。

由于受到环境限制,南边方向上有各种障碍物,电线杆、很丑陋的现代农村房屋、停在路边的车辆、防护栏等等,所以我决定使用长焦来排除掉干扰,把目光集中在山脊、云与霞光上,采用剪影的后期处理方式来弱化并不好看的山体,继续强调云雾质感。

就在我发现南边也可能会有色彩之时,那个业余摄影师因为在拍延时,所以得空就问我:你这什么型号?告知:D610,他可能没有听清“D6?”,我又重复了一遍——最讨厌别人问我相机型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直接聊死的话题,因为我绝不会问人家“你用什么镜头?”——诺,果然话题聊死了。等我在开始拍这组照片的时候,他悲伤的大喊,怎么这边也开始烧起来了,我还在拍这边的延时(指东边的),结果这边刚拍就烧结束了……我暗自好笑,这就是业余摄影师容易犯的问题,这种关键时刻换镜头、换机身、换机位等等,你有两个设备,死心眼都对着一个方向拍延时……又或者说其实他这是为了博流量的结果,延时比单张在当前的社交媒体上更容易博眼球,为了追逐流量而失去了摄影创作本身的目的,你真的在乎摄影本身吗?

在我看来,所有不追求艺术表达只求吸睛的摄影师都是不专业的,所以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业余摄影师,无论设备多高级。

Sunset Glow

谁能想到在暴雨后的傍晚明明乌云满天却会有火烧云呢?事情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而这一天就是这么充满了摄影挑战。

我是在天边稍微露出颜色开始就已经跑到天台上等着了,毕竟谁也无法预测会有什么样的景观出现,所以耐心等待才是唯一的法门。

颜色就这么迅速又悄悄的到来,转瞬间整个天台都挤满了房客们在纷纷赞叹不已,那个业余摄影师也携带着装备冲了上来,开始设置三脚架(忘带了,让年轻的太太回去拿的😂)安装好相机,同时又放飞无人机,又要都设置好延时拍摄,忙得不亦乐乎。

因为我们这边面对着的是东面,背后被高山挡住,所以没有办法看到那边的景象,只是眼前的这一幕已经足够让浪费快门了(虽然没有去年夏天在木坑竹海那个傍晚浓烈)。此时机会所有的人都出来观看,包括厨师……他很喜欢和别人聊天,走到我这边时,他说,要把那个村庄放在左下角哦,这样更好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不过他看到我液晶屏后就满意的走了。真是有趣的人,我心想。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当然不会。

Lone Tree

关于这幅画廊作品有一些要说的东西。

对于风景摄影来说“决定性瞬间”的说法有点夸张,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有比较长的一个窗口时间供你去思考如何决定一幅完美的画面,但是这一幅完全不同,它是偶然的巧合下捕捉到的一个瞬间。

我的博客文章里面的照片一般都是按照拍照时间顺序来排列,这幅也是跟着前面一篇文章里的作品拍下的,那时我还在拍暴雨后村庄上的云雾,但是因为只有天台一个位置,加上没有无人机(已还给人家了),拍摄角度完全受限,相同的角度又不想浪费快门,所以我就开始寻找有没有新的元素,于是开始用长焦搜索周围后发现了隐约出现在云雾中的这棵树,并不是因为它很“独”,而是因为它的形态很完美,它的旁边还有其它几棵(被我从画面中修掉),直到那个时候云雾都还很浓,树基本处于看不见的状态,此时身边一个“业余摄影师”(设备不业余,他有很有趣的话题,有机会再说)不停的在说话,我也懒得理睬,专心等待一个机会可以获得理想画面。

有拍摄云雾经验的摄影师应该非常清楚,云雾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山里暴雨后的云雾,忽浓忽淡甚至转瞬即逝,很多时候几乎只有一次绝对完美的机会。我的镜头就这样一直等待着,光圈快门ISO对焦全部到位,然后这个瞬间就出现了,云雾呈现出了完美的形态并且比较清晰的露出了这棵树但又不至于反差太大——犹抱琵琶半遮面,迅速按下快门连续拍摄了几张后,云雾开始慢慢淡去并最终消失了。

后期处理的时候我用了暗调手法来强调神秘感,修掉了周边的杂树来让视线集中在中心树上,云雾顶端是我在拍摄的时候就预留好的空间以便和画面下部的山脊做明暗呼应,巧合的是云雾的形态也和山脊做了对称成了一个卵型,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巧合是决定性瞬间成功的关键)我压暗了四周让视线彻底锁定在这棵树上。采用的是被摒弃的太阳式中心构图——没有不好的构图方式,只有不好的构图。

色彩最后统一成冷色+低饱和度,这点也是需要和神秘感对应的,总不能拿暖色来烘托神秘感吧,当然,此时如果有阳光照射在云雾上,那一切就完全不同,不过那就是另外一种感觉,而我可能又会有什么新的想法也未必了。